4 L; \+ `3 z6 |/ N: w- 苹果的价格如果继续坚挺,巴菲特还会继续减持( y: j6 R2 P' K
4 c4 S. u4 a2 Z: P2 Z$ k' z) o0 z
- 卖掉为了买其它的备选公司或者单纯拿现金等机会5 {* j: U( [* o$ d/ G. L1 e+ s
9 \8 R5 v$ _0 h8 `" A) {0 o$ d
现在回看段永平的这些评论,感觉段永平和巴菲特有点俞伯牙和钟子期那样的心有灵犀-----只有知己之间才能理解和看懂对方的操作和内心。 1 Q; z: o" k" U( [ {" ` 2 {! S) [& S* C J9 e I我特别对段永平提到苹果不是巴菲特很舒服的领域而卖出很有感触。 + |1 M2 O. t2 l: B1 A J% a* f. d2 x2 H. ~' @# e因为这让我想起了前段时间我彻底清仓特斯拉前的感觉---总是心神不宁、觉得这里不对劲,那里有问题。0 C* T6 Q, T& e) C" L
% s" b" y" Q# T9 F不是说特斯拉这个股票不好,而是觉得至少在当时特斯拉不是让我很舒服的公司。与其强拿着这样的公司还不如彻底放掉,再找更合适自己、拿着更舒服的标的。 - K% z* s7 h2 G/ Z% t/ [+ O. x3 n1 B ! H3 D. y& K; k- t( [3 o. J+ C, l: q从去年开始,我形成了一个新习惯:每个季度当各大公司发布自己的财报、各大机构发布自己的仓位时,我都会有意看看财经媒体对这些财报和仓位的点评---不是为了跟随它们进行各种操作,而是想用这些实例来锻炼一下自己对他们操作的理解和判断,然后再把自己的判断和一些知名投资者的点评进行对比,看看观点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原因。 ' j8 j7 M* Z& ?1 I o0 W# y- U& c2 \& j. D# O. h+ s' N
我发现这是个很好提高自己理解和认知的机会。- ^2 Y' z" h! z" s0 M- I
( Q# x0 ], p' K" C" C其实上面那些段永平对巴菲特操作的点评在巴菲特股东大会实录里面都有过记载,我自己也读到过多次。7 z. n' v% N9 K
) l' P) Q0 }* e: C
但读到并不代表真的能够理解更不代表能够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认知。真正要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锻炼和检验。& a* J- A. g0 F* S&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