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4 ~$ U% z% p同步下跌,跌幅近 6%,此次抛售还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强制平仓。部分曾通过 “私募投资公开股票”(PIPE)交易融资的金库企业,其股价较发行价已下跌多达 97%。 . p8 x2 \0 O8 j. ^$ G$ [+ J% ~: S- S/ l6 D p- O
总体而言,今年数字资产金库已募集超 440 亿美元。这些金库被宣传为 “稳定买家”,有望将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从投机性代币转变为金融基础设施。其核心逻辑很简单:企业金库、养老基金及上市公司将把比特币作为资产 ) P% Q" C) u1 t$ l6 s+ l " w7 G; ~$ ?4 ` B6 f! o) T3 D负债表中的资产持有,从而为比特币创造 “需求底线”。( l, d: Z) B1 B6 B0 l/ n4 i
- l# W% @4 ^; ^5 [ 然而,这一 “底线” 如今正摇摇欲坠。据报道,监管机构已开始调查数字资产金库股票的异常交易行为。& g% g. H) t, [ l$ q# |5 c6 b
( i3 Y( L: i, e8 t I5 w& L& \ 10x Research 负责人马库斯・蒂伦表示:“此外,我们对这些金库所持加密货币的收购价格及真实股份数量的了解极为有限 —— 许多 PIPE 交易中包含认股权证,而这类工具的波动性及股权稀释效应透明度极低。” 9 L6 Q6 o) x7 s+ _) j) m) b; c * P: b' O+ c* q2 r, u' D7 l' j 部分曾以高溢价交易的金库企业,其估值倍数已大幅缩水,当前市值接近其所持比特币的价值。这种溢价被称为 “市值与资产净值比率”(market-cap-to-NAV multiple,简称 mNAV),用于衡量企业股价相对其比特币储备价值& H+ K- H* Y) P1 _5 e9 U s
2 \% u" a5 p# R( U% `3 N$ w$ U5 z的溢价或折价幅度。( h& g4 V. z. g8 e0 g" D8 f
: U, m' T3 d% w; t1 r I
由于可用于 “逆周期买入” 的资金减少,这些金库企业的购买退缩削弱了关键买家的市场影响力。最终形成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恶性循环:机构支持曾既是需求的信号,也是需求的支撑;而如今机构影响力减弱,这两重作用也随1 h! p' k9 j6 T5 _* C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