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论坛

标题: 祝论坛新老朋友中秋节快乐!!!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策传媒    时间: 2007-9-24 00:53
标题: 祝论坛新老朋友中秋节快乐!!!

5 R; X# ^* A; A& o/ `1 {

. E. L, R; u* G2 C- c& N) n
$ ]) Y( n1 N* Q: L) |8 Q
( ]. H4 z+ T( M# f7 b; A* n中秋节的来历
- q  c" e0 p1 A* h- a: M# l, O
  : ^/ `/ E* g- q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 M# b0 s, q! I" ?: K7 q- I4 C
  + d' {" Z8 L* a$ Z/ F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8 Q4 P9 `2 ~/ a4 \6 a2 b( X" s  7 u/ q$ X' X1 Y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a1 h! S% W4 l% B' Q  
4 D# J2 V, o* h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l  K( y) h% O( y( x0 v) X
/ D7 u) n1 K5 z
中秋节的习俗! {8 I# M9 }# l* t5 t5 ~( D

% Y/ h$ h, T7 o
    天朝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f1 v! {8 t5 {* E9 E
  
+ H! j* \5 r/ R( f$ s6 ^' t! x* b- i  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 _' O# `0 {' I- [' m: g
  2 K2 s1 T' H  ?8 d+ g+ F8 ]+ n9 C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j, e/ `: x* D) b- ?
  
1 l$ ~& O. x  z: M  中秋夜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还要用砖块砌成,约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叠砌而成,顶端留一个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点火燃烧,燃料有木、竹、谷壳等,火旺时泼松香粉,引焰助威,极为壮观。民间还有赛烧塔规例,谁把瓦塔烧得全座红透则胜,不及的或在燃烧过程倒塌的则负,胜的由主持人发给彩旗、奖金或奖品。据传烧塔也是元朝末年,汉族人民反抗残暴统治者,于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的由来。2 i# Q/ ~# |# K4 m$ }; V
  1 W- y0 t/ i0 l' M9 Y# }
  江南一带的民间在中秋节人习俗也是多种多样。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 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
' c) V: d2 g5 H8 {( P3 ^  y2 s  
3 S0 i. |$ X+ I, ~- K  江苏省无锡县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有月宫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6 K$ G! H$ O! e& M/ v4 X  
: ]# p. L  v( X8 p* Z: v/ _  江西省吉安县在中秋节的傍晚,每个村都用稻草烧瓦罐。待瓦罐烧红后,再放醋进去。这时就会有香味飘满全村。新城县过中秋时,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悬挂通草灯,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S* O! v/ y5 F! c
  
9 |" k6 Z2 A$ a  安徽省婺源中秋节,儿童以砖瓦堆一中空宝塔。塔上挂以帐幔匾额等装饰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陈设各种敬“塔神”的器具。夜间则内外都点上灯烛。绩溪中秋儿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发辫状,浸湿后再拿起来向石上打击,使发出巨响并有游火龙的风俗。火龙是以称草扎成的龙,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龙时有锣鼓队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g+ B) W4 W( h3 `9 u
  ' C1 V; @6 P0 [( Q2 Q- L
  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R( H* q* x# Q/ N0 t- k
  1 U! S3 `* T+ E
  在北方,山东省庆云县农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称为“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山西省潞安则在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则把月饼称为团圆饼,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 R: ~+ X6 ~) o5 |) O
  7 a) f9 ~% b" y& M9 v' w" b+ Q
  河北省万全县称中秋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星君及关帝夜阅春秋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2 x% |- K/ Z7 O. [: a  
4 k$ E4 Q1 F6 m9 A) k  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门吹鼓,讨赏钱。洛川县中秋节家长率学生带礼物为先生拜节,午饭多于校内聚餐。9 f9 E: [: n! ]' C( V' \. I" z# f* N
  & c: @/ |5 ^4 [6 {$ {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 w  P7 g# m% J- f
! }/ M* b6 K6 L) ]

+ I8 G, j& f4 @0 H! l( p7 _* _( S: \

) J- t  b0 ]+ `9 z/ M0 G) v月饼溯源 ( h3 `. |0 z/ a
  
& V8 y) f! ^0 F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古往今来,人们把月饼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当空,阖家团聚,品饼赏月,谈天说地,尽享天伦之乐。, a, R: o! B4 g, Y1 i" j2 }  L
  
2 V  X0 k+ C% p  V! \4 R$ ~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 U3 C8 S, L% F* b$ n: r* }$ G/ G& W  % |+ G* `9 N4 L' C, X) ^5 @. h, V8 g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6 a- r$ q' q2 s. q- \& f- K1 i; U  F  
# q* D) T7 a# m7 O, B% H+ W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6 L! s* ^4 Z6 w3 \( d/ b% U9 ?
  : M% a/ }: p* S5 w- x7 p! t9 G# w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
. m4 w. c( I3 ]$ r  
7 a( y. ~, ?. \2 ^  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K0 W' ^" M2 x7 |  n  8 }4 _9 L& |% l4 W  I/ G5 w, w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 D. ?' C+ K4 C! B5 n  . y# J# R1 L/ v/ u/ L5 B
  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月饼的制作工艺有了较大提高,品种也不断增加,供月月饼到处皆有。清代诗人袁景澜有一首颇长的《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等句,从月饼的制作、亲友间互赠月饼到设家宴及赏月,叙述无遗。
6 `2 S0 \3 Y# `* H& N* v/ g! I" i

6 U. {: {1 e( v/ _  g
% I, v' a$ C0 A7 w: l! b+ S
" G2 j/ J$ n3 _3 P' j2 v
作者: 781280    时间: 2007-9-24 02:00
标题: re:谢谢老大的祝福!祝老大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谢谢老大的祝福!祝老大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当然还有赌运亨通!呵呵
作者: 风心无月    时间: 2007-9-24 18:29
标题: re:中秋节快乐!!!
中秋节快乐!!!
作者: wfjb999    时间: 2007-9-24 18:29
标题: re:跟着老大的脚步。。。。。。。。。
跟着老大的脚步。。。。。。。。。
作者: 小猫钓鱼    时间: 2007-9-24 19:1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xzqax    时间: 2007-9-24 19:42
标题: re:祝大家中秋快乐多多发财
祝大家中秋快乐& `) y1 r0 r2 D3 [8 U0 C% G4 M/ h
多多发财
作者: 牛二哥    时间: 2010-10-4 11:42
大家多多关照   




欢迎光临 优惠论坛 (http://tcelue.ooo/) Powered by Discuz! X3.1